牛津英語詞典

與此同時,學會與出版社接洽,希望出版這部厚重的詞典。他們曾接觸劍橋大學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,卻不得要領。到1879年,經過兩年的商議,牛津大學出版社同意出版,還同意向穆雷付薪編纂詞典。他們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。
穆雷能夠駕馭如此規模龐大的計劃,令編纂工作重上軌道。由於他有很多小孩,他的家不適合作辦公室,於是在他家旁建了一幢鐵造小屋為繕寫室,內置一個有1092格的木箱和大量書架,他把小屋命名為「藏經樓」(Scriptorium)。
穆雷重新整理由弗尼瓦爾之前收集的引文,但他發現提供引文的讀者只着重罕見和有趣的字,忽略了常用字。於是他在報章、書店、圖書館宣傳,呼籲讀者除了注意罕見、過時、古怪的字,也希望他們提供常用字的引文。穆雷同時邀請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語言學者馬奇(Francis March)收集北美讀者的引文。不久,每天1,000條引文送到「藏經樓」,到1882年,數目累計350萬條。
1884年2月1日,赫伯特的詞典試樣公布後的23年,詞典的雛形終於出現,樣版頁面正式出版。該初版詞典的書名為《基於由語言學會所收集的材料、以歷史原則編訂的新英語詞典》(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; Founded Mainly on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by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),全書352頁,收錄了由A至Ant的字,英國售價12先令6便士、美國售3.25美元。銷量並不理想,僅印行4000本。
牛津大學出版社明白,若沿用舊方法編寫,詞典出版將會遙遙無期。於是出版社承諾提供額外援助,但穆雷要接受兩個條件。第一,他要搬進牛津市進行編寫工作,他於1885年照做。第二,如果他未能依時完成工作,他必須聘請一個不受他監督的資深編者,負責詞典不同部分的工作。穆雷對第二個要求不以為然,他想獨自完成工作,又認為當他熟習編寫後進度便會加快。但事實並非如此,最終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蓋爾(Philip Lyttelton Gell)決定擢升穆雷的副手布拉德利(Henry Bradley),他於1888年與穆雷分頭編寫詞典。布拉德利的工作間設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。到1896年他也搬進牛津。
本着商業精神,蓋爾不斷向兩名編者施壓,意圖減少支出,計劃差點因此而被逼中止。但當報紙將情況報道出來之後,輿論支持兩名編者,更令蓋爾被解僱,牛津大學亦全力支持編寫工作。
可惜,兩名編者在詞典正式面世前就過世。穆雷於1915年逝世,他生前一直負責編寫A至D、H至K、O至P和T開頭的字,佔詞典近半篇幅。布拉德利則於1923年過世,他負責E至G、L至M、S至Sh、St和W至We的字。由於早已有兩位副手被擢升為編者,各自負責詞典的不同部分,故詞典編寫的工作沒有受到太大影響。克雷吉(William Craigie)於1901年開始編寫N、Q至R、Si至Sq、U至V及Wo至Wy的字,而奧尼恩斯(Charles Talbut Onions)則於1914年開始負責餘下的Su至Sz、Wh至Wo和X至Z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