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罘”怎么读?“罘罝”怎么读?“罘罳”是什么意思?

“罘”字读作【fú】,与“浮”同音。“罘”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写作“”,按照宋代徐铉的说法,“ ”字经过隶变之后写作“罘”的字形。释义为:“免罟也。从网,否声。(缚牟切)”。“兔罟也”就是捕兔之网,也泛指猎捕鸟兽之罗网。“罘”字的组词与释义:罘罝(fú jū):泛指捕鸟兽之网。“罝”与“罘”为同义字,也是指捕捉鸟兽的网子。《后汉书·寇荣传》:“举趾触罘罝,动行絓罗网。”罘罳(fú sī)。罘罳有三个含义:一指古代宫阙中花格一般的网格或有孔的屏风,以镂木做成。二指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,用以守望和防御。三指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。芝罘。原为山东烟台的一个岛名,后来当地就以此岛为名,现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。“芝”就是灵芝。芝罘岛的形状,像一株巨大的灵芝。“罘”字取“屏障”之意。芝罘区三面环山、一面临海。芝罘区境内属低山丘陵区,呈现低山、丘陵、准平原、平原和海岸等多种地貌类型;南、西部地势较为平坦;北部沿海地带属山地港湾型海岸,岸线曲折,山与湾相间,形成较大自然港湾4个。陆地北端的芝罘岛为全国最大、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。芝罘区的历史:据白石村遗址考证,芝罘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,生息繁衍。初为东夷族地。夏朝,东夷族建过国。商、西周、春秋时为莱国地。战国属齐。秦代属齐郡。汉代为东莱郡。晋为东莱国。南北朝为东莱、长广郡。隋为莱州。唐置登州、莱州。宋、元因之。明、清为登州府。1861年,烟台开埠。
1913年至1925年,芝罘先后属山东胶东道、山东东海道福山县地。
1934年春,山东省政府建山东烟台特别行政区,治所为现在的芝罘,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。
日据时期,1938年2月,日伪政府改烟台特别行政区为烟台市,隶属伪鲁东道。
1940年7月改属伪登州道。
1945年8月,日本投降后,划属胶东行政区。
1950年为烟台市。
1983年11月,撤销烟台地区,组建地级烟台市,原烟台市改为新建市的直辖市区——芝罘区。
“罘”字的相关典籍:汉.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列卒满泽,罘网弥山。”汉.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罘网连纮,笼山络野。”唐.白居易《想东游五十韵》诗:“娥须远灯烛,兔勿近罝罘。”《文选.张衡.东京赋》:“虽系以隤墙填堑,乱以收罝解罘,卒无补于风规,只以昭其愆尤。”“罘”的字源演变:
说文小篆
楷书